诗意田园心有所依


【资料图】

多年之后回首,儿时乡村生活是一段难忘的人生光影。熙熙攘攘的庙会上,戏班演绎着精忠报国的故事;热浪翻滚的打谷场上,邻里帮衬着分担繁重的劳动;河汉灿烂的星空下,老人评述着家长里短背后的孰是孰非……质朴的乡村没有那么多文绉绉的刻板哲理,待人接物的规矩、立身处世的准则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每一个人,在人们心里极具韧性地刻入信义、勤俭、友爱等古老文明的道德尺度。

光阴斗转,蓦然发现,乡村变了。曾经土墙茅屋的宅基地,建起了明亮的小洋楼;曾经泥泞不堪的田埂道,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;曾经鸡鸣犬吠的山郭,凭借一根细细的网线联通大千世界。乡村的“面子”越来越光鲜,旧时的记忆越来越模糊,但乡村的魅力从未消减,奔赴乡村的念头也从未丢却,因为那里有田园牧歌的诗意想象,那里是初心的起点、老家的方向。

无论现代文明的成果多么耀眼,那刻在骨子里的精气神却从古老的农耕文明土壤里生发成长。乡村,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,是现代中国的生长原点。乡村振兴,不仅要看收入多不多、楼房高不高、电器全不全,更要看精气神旺不旺、乡风好不好、人心齐不齐。

传承乡村文脉,留住根与魂。古老的黄河故道上,流淌着闵子骞“芦衣顺母”的传说,孝文化的基因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敦厚的乡亲。清新的粉墙黛瓦间,赓续着“十户之村,不废诵读”的传统,重义轻利的美德塑造了一代代徽商的气质。群峰叠嶂的大别山巅,传颂着英勇抗争的红色故事,保家卫国的情怀培养了千万英雄儿女。连绵起伏的皖东丘陵,迸发着创新求变的智慧,敢为人先的闯劲激励着拼搏进取的创业雄心。乡村潜流着自强不息、向善向上的家风、民风与乡风,无论何时都在催生民德归厚、人心思进,社会更具活力。

乡村文化不是空中楼阁,需要有能直接触摸、有感有得的现实载体。建在身边的文化大院,激发着乡村文气。经常给村里的农家书屋添些新书,为乡亲们的头脑补充农技知识。经常到村中大舞台上排些新戏,让老人孩子感受美的滋润。经常到村头的广场上教一教舞,让留守妇女们体验快乐生活的节奏。农民放下锄头有地方去,丢下碗筷有活动聚,把农闲时的人们从神庙里请出来、从赌桌边拉回来,在生活改善、物质充裕的同时,人们精神上能更自信自强、振奋昂扬。

世上没有不变的乡村,更没有不变的风俗。婚丧嫁娶是乡村生活的重要部分,礼仪规范是乡村和谐的重要基础。不能让生活富裕的乡村刮起拜金风。婚嫁彩礼比阔气,让爱情变了味;“红白喜事”比排场,让礼义走了形。摈弃陈规陋习,注入简约时尚,培树乡村文明,才有和谐的家庭、和睦的邻里、和美的生活,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在新时代绽放新魅力。

打磨亮丽的“面子”,培育厚重的“里子”,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成为心有所依的诗意田园。(张理想)

关键词:

x 广告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起点仓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  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